新闻动态

“双11”步入第17年:增长逻辑重构,品牌如何在新机遇中寻找确定性

发布日期:2025-11-24 01:27    点击次数:81

来源:中国商报

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已至尾声,在各平台与品牌纷纷亮出战绩的同时,一场深度的行业复盘也已悄然开始。步入第17个年头,尽管外界关于“促销疲劳”的讨论一直存在,但“双11”作为品牌年度最重要增长阵地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市场的核心命题未曾改变,即如何实现品牌增长。只不过,实现增长的逻辑与路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01

“双11”价值再确认:

仍是品牌最强“爆发点”

17年的历程印证了一个不变的事实:“双11”始终是品牌与商家不可或缺的增量场。数据的爆发力便是最直接的证明。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39.38亿件,其间日均揽收量达6.34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17.8%。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分析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发现,“双11”周期内高峰出现在10月20日至26日,揽收量日均峰值近7亿件。这一时间与淘宝天猫“双11”现货期的头几日重叠,显示出“双11”对于消费者的巨大号召力。

根据易观分析的报告,截至11月11日,包括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在内的主要电商平台总成交额增长10%。

品牌端的增长同样势头强劲。开卖首日,天猫“双11”有80个品牌成交破亿,30516个品牌成交翻倍,均超去年开卖首日,18919个品牌首小时成交即超去年全天。今年天猫“双11”,新品牌强势爆发,302个新品牌拿下趋势品类第一,其中14家新品牌成交额破亿元成为“新王”,133家新品牌成交额破千万元。88VIP成为品牌增长的有力拉动因素,截至10月31日天猫“双11”第一周期,88VIP会员日均下单购买人数同比增长39%,参与天猫“双11”的88VIP会员用户数同比增长24%。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发的CBI指数(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追踪数据进一步揭示,线上消费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每年包含“6·18”“双11”促销的第二、第四季度,指数数值均高于第一、第三季度。研究表明,在购物节期间,尽管参与促销的无品牌商品、底部品牌与优质品牌商品同时降价,但从数据结果来看,优质品牌的相对销量提升更多。这表明,购物节已成为品牌消费的绝对主场。

课题组分析,其背后有两大支撑:一是经过十余年培育,消费者已形成稳定的促销节点预期,品牌在此刻降价既能吸引需求集中释放,又不损伤品牌定位;二是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需求持续提升。

品牌方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双11’是短期爆发与长期信任的结合。”添可CEO冷泠表示,品牌方借此机会将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与情绪价值传递给用户,从而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石。

无印良品中国区副总裁庄雅妙则从数据中发现,“双11”期间品牌会员的复购率与客单价逐年提升,这也确定性地成为品牌增长非常重要的驱动力。“所以,‘双11’也就成了我们去运营这些核心会员的主要阵地。”

02

大消费平台融合

开辟“远场+近场”新增量

当增长的确定性成为核心命题,电商平台的战略布局也随之改变。今年,阿里巴巴旗下电商业务做出关键转变——淘宝升级为“大消费平台”,其首个“双11”的核心特征便是“远场电商”与“即时零售”的深度融合。

以“淘宝闪购”为代表的即时零售服务,首次全面参与“双11”大促,为品牌带来了万亿规模的新增量市场。

数据显示,天猫“双11”期间,接入淘宝闪购的19958个餐饮品牌和863个非餐饮品牌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过100%,有395个非餐品牌商家在淘宝闪购月成交突破百万、66个品牌破千万,范围覆盖3C数码、美妆个护、运动户外、服饰、百货、母婴、宠物等多个品类。

率先布局的品牌已捕捉到这一波红利。以华为为例,其全国247座城市的3000家门店在“双11”前全面接入淘宝闪购,为消费者提供5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服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天猫“双11”第一周期,华为门店在闪购平台的成交额周环比激增1910%,一周内通过淘宝天猫新增客户达19万人。

欧莱雅中国副总裁Ivy Li看到了更深层的价值:“我们观察到,每次有大型演唱会时,彩妆类的闪购订单就会激增,女孩们希望在见偶像前化上美美的妆。”她认为,闪购不仅能带来生意增量,更能帮助品牌精准洞察此前未被满足的即时性消费场景,实现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逻辑转变。

与此同时,即时零售对传统电商业务的反哺作用日益凸显。吃喝玩乐购、远场近场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淘宝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消费服务体系,给品牌带来精准运营10亿消费者的机会。“双11”前,在淘宝点过外卖但尚未在电商下单的用户规模过亿,这为品牌拉新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03

AI全面落地

重构经营效率与用户体验

当流量红利见顶,效率成为品牌生存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双11”,AI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全面融入电商血液的技术底座,重构着从经营到消费的全链路逻辑。

在消费者端,淘宝天猫推出了“AI万能搜”“AI帮我挑”等6款AI导购应用,通过智能攻略、商品筛选,提升购物决策效率。“双11”期间,“AI万能搜”已帮客户解决了近5000万个消费需求,AI清单为用户定制化提供了约200万份购物清单。升级为多模态ai搜索的拍立淘,“双11”期间为超400万用户一键找到同款价优或同类商品。

在商家端,AI的价值更为凸显。AI AGENT已深入日常经营、营销、数据分析、客服等多个环节。其中,平台全面升级的AI经营工具“生意管家”,在“双11”期间推出了专属的“大促AI助理”。数据显示,“双11”正式开卖头两天,该工具日均为商家产出超500万份经营分析与代理执行。生意管家已累计服务1300万商家,日均调用超5亿次,过去一季为商家产出超千万份数据分析报告,商家反馈可处理店铺八成分析工作,3至5分钟就能完成店铺诊断和决策制定。

“AI帮助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老板官方旗舰店天猫业务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日常咨询、店铺巡检还是客服答疑,AI都能快速响应。“之前需要1个多小时的经营数据分析,现在半小时就能完成分析和决策,效率提升了至少2倍。”

此外,平台的广告大模型通过对20亿商品的精准理解,实现了流量匹配效率的双位数提升,其中搜索相关性提升20%、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商家广告投入产出比(ROI)提升12%。

走过17年的“双11”,有着诸多的“变”与“不变”。面对不变的核心命题——品牌增长,市场打法正在发生变化。品牌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折扣力度的比拼,而是转向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竞争——它考验着品牌在“远场”与“近场”之间的协同能力,以及对AI技术提升全链路效率的应用深度。

增长逻辑已然改变,或许唯有洞察并拥抱这一趋势的品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领先。



上一篇:11月13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赛程!单打1-4决赛对阵时间,混双半决赛安排
下一篇:神州信息股东户数锐减背后:散户资金逆势涌入意味着什么?投资者需警惕哪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