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章子怡在社交平台分享带女儿醒醒赴日追星的温馨vlog,她写道“陪女儿实现小梦想”,母女亲密互动温暖人心
这章子怡,又又又又去日本追星了?这回还是带着醒醒,说是陪女儿实现小梦想,视频里看着是挺温馨的,但每次看到明星这么“接地气”地追星,我心里总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你说这孩子,醒醒才多大啊,就跟着妈这么远跑去看演唱会。章子怡在视频里跟醒醒说话,语气那叫一个宠溺,画面也是美美的,阳光明媚,机场里人来人往,她们母女俩像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周围的喧嚣都模糊了。醒醒还抱着那个爱豆的周边,一脸的满足,章子怡就蹲下来,跟她一起看,还时不时摸摸她的头,说些鼓励的话。看到这一幕,你不得不承认,这明星父母对孩子是真的舍得花心思,也舍得花钱。
她这“小梦想”的成本,可不是一般家庭能比的。一张演唱会门票都可能炒到天价,更别说来回机票、住宿,在日本消费的这笔费用,够普通家庭攒好一阵子了吧。所以,看着是温馨,但这种“实现梦想”的方式,总觉得有点“凡尔赛”的味道。这不仅仅是陪孩子看个演出,这背后代表的资源和能力,才是真正实现“梦想”的基石。
但话说回来,谁家孩子不喜欢追星呢?特别是小女孩,迷恋一个闪闪发光的人,这很正常。章子怡作为母亲,满足女儿这份纯粹的喜爱,也无可厚非。她自己当年也是风光无限的国际巨星,可能对这种追逐光芒的心情,感同身受。她可能觉得,只要是女儿喜欢的,只要自己能做到,就应该支持。这是一种父母的爱,无可指摘。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大概是说,青少年时期是追星的高峰期,很多人会把爱豆当作自己行为的榜样,甚至影响自己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的态度,其实挺重要的。章子怡这么支持醒醒,算是给了女儿一个相对积极的引导吧,至少她本人是和女儿一起参与,而不是单纯地给钱让孩子自己去。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陪伴式追星”,是不是也太“便利”了点?普通的孩子,为了见一次偶像,可能要攒很久的零花钱,要经历抢票的“九死一生”,要提前研究行程,要自己规划怎么去,怎么玩。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对“梦想”的付出和珍视。而醒醒呢,她只需要跟着妈妈,一切都安排妥当。这种“梦想实现”,会不会少了一点“来之不易”的珍贵感?
我刷到她分享的那个小视频,醒醒笑得特别开心,那种纯粹的快乐,看着确实挺打动人的。但接着往下刷,又看到一些评论,有人说“这才是明星的日常”,有人说“我们普通孩子只能看看海报”。这种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你想啊,同样的追星,为什么有的孩子只能在想象里,有的孩子却能身临其境?这背后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而且,我总觉得,章子怡这次去日本,也不仅仅是为了醒醒。她自己可能也是那个爱豆的粉丝吧?不然怎么会这么乐此不疲地陪着去?成年人追星,有时候比孩子更疯狂。她可能也想借这个机会,重温一下自己年轻时的激情,或者说,和女儿一起分享一种她曾经也经历过的、或者一直都向往的心情。
但这种“分享”,对于她来说,也许就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轻松的周末活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你看着视频里,章子怡和醒醒在机场,轻松自在,好像去趟日本就像去趟楼下超市一样。这种“轻松”,恰恰是我们和她们之间,最现实的鸿沟。
所以,我一边看着视频,一边在心里嘀咕,这明星的生活,是真的不一样。她们追求梦想的方式,也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或许,对于醒醒来说,这确实是她人生中一次美好的体验,一次关于偶像和快乐的童年记忆。但对于我们这些刷着手机的普通人来说,这更像是一个,关于阶层、关于资源、关于“梦想”的另一种解读。
她或许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女儿,“妈妈可以带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实现你任何一个小小的愿望”。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责任。但是,当这份力量和责任,是以如此“轻松”和“高成本”的方式呈现时,它带给别人的,除了温暖,似乎还剩下一些难以言说的东西。
我就想问,这种“实现梦想”的模式,以后会不会成为一种常态?当孩子们从小习惯了这种“轻而易举”的获得,她们将来面对生活中的真正挑战时,会不会觉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毫无负担地,陪孩子去实现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梦想?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