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秦国爵制看军功?为何白起16级,无功的嫪毐却能封最高级列侯?

发布日期:2025-10-08 11:54    点击次数:157

秦国爵位不仅代表身份,也显示权力。白起是秦国顶尖将领,立下无数战功,却只到16级大良造;嫪毐没立过军功,只是个宦官,却被封到20级列侯。这种悬殊的对比让人不解:为何征战一生的人地位不如靠关系上位的?原因在于秦国复杂的爵位规则和权力争斗。

要明白白起和嫪毐的等级差别,必须先掌握秦国的等级体系。商鞅推行改革之后,秦国确立了知名的军功等级制度,一共分作二十个等级。这些等级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列侯)。这个体系的关键在于,凭借战场上的功绩可以获得贵族身份,其目的在于促使军人尽心竭力为国家战斗。

军功爵位制度的规定十分严谨。一般战士的等级主要依据斩杀敌军头盔的数量确定,每消灭一个穿着盔甲的敌人,就能获得一次晋升爵位的机会。而军官的评定标准则更为复杂,不仅关注战斗的成败,还要将敌方被斩杀的人数和己方损失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只有当军队取得胜利,并且消灭的敌人数量明显大于自身的伤亡时,指挥官才能够凭借功劳提升爵位。这种规章虽然显得比较合理,但并非秦国授予爵位的所有方式。

秦国封爵途径不止军功爵位制,谋略建树可获封赏,治理成效也能得爵,皇室宗亲关系受封,姻亲联系亦可获爵。这些渠道让君主与权贵有更多支配余地,使得封赏过程更为繁复。

白起堪称秦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功绩足以被后世传颂。公元前293年爆发的伊阙之战,他凭借10级左庶长的军衔,指挥秦军彻底消灭了24万韩魏联军。魏军将领公孙喜被擒获,秦军还夺取了5座城池。这场辉煌的胜利让他迅速晋升6级,官至16级的大良造。大良造在军功爵位体系中属于高级别,仅位列17级驷车庶长和18级大庶长之下。

白起的卓越成就并未就此终结,公元前278年,他统率军队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都,迫使楚国另择新都,显著损耗了楚国的国力。此番胜利使秦国占据了江汉平原这一关键地区,为将来统一六国立下了根基。依靠这些功勋,白起被授予武安君的封号,这个称号寓意着“战功卓著、体恤民众”,象征着他进入了贵族行列。

可是,白起虽然立下许多战功,他的爵位却一直卡在16级大良造上,没能升到更高的关内侯或列侯等级。这是为何呢?主要因为军功爵位制度存在缺陷。16级大良造已经是这种爵位制度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而17级以上的爵位往往与政治权力联系在一起,一般会赏赐给参与国家大事的重要官员或者皇室成员。白起作为用兵的奇才,只埋首于军事事务,从不参与朝廷的政务,所以他的爵位不可能再晋升。武安君这个称号虽然是一种荣耀,却并没有提升他的爵位级别。

白起的故事令人唏嘘,一个为国出生入死的将领,却受限于体制的局限。他的才能虽然得到肯定,却仅仅停留在战场上的赞扬,而无法在朝廷中获得权力。

白起在战场上的功绩,同嫪毐的发迹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显得极不正常且充满嘲讽意味。嫪毐原本只是个街头混混,因为同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发生不正当关系,突然获得巨大权势。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始皇掌权之前,她与相国吕不韦一起管理国家事务。吕不韦为了同赵姬断绝不清不楚的联系,把嫪毐介绍给她认识。嫪毐依靠独特的个人能力,很快获得赵姬的专宠,并且同她生育了两个儿子。

赵姬和吕不韦鼎力相助,嫪毐得以册封为长信侯,直接被赐予二十等列侯的尊贵头衔。他不仅拥有最崇高的爵位,还被赏赐了山阳的土地以及河西、太原郡的领地,得以过上穷奢极欲的日子,宫殿、马车、园林无不穷尽奢华。嫪毐的权势一度扩张到足以插手后宫之事,甚至于朝廷中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嫪毐的受封毫无军功作为根基,也缺乏治国方面的任何建树,完全是凭借亲属关系才得以晋升。这种现象在当时引起了诸多议论,却并非全无理由。按照秦国的等级制度,由君主直接册封的爵位是一种正当的途径,特别是针对皇室成员或者受到宠信的人物。赵姬身为摄政太后,具备授予亲近之人的封赏权力,而吕不韦也出于政治策略,对此表示了赞同。在秦始皇尚未掌权的时期,赵姬和吕不韦的意志几乎无人能抗衡。

嫪毐的遭遇令人感慨,他本无任何成就,却因个人关系就达到了高位。这种情况,像是对军功爵位原则的一种反讽,同时也揭露了秦国政坛的某些不公之处。

白起与嫪毐的爵位悬殊,根本上是秦国爵位体系与权力较量的共同产物。军功爵制驱动了秦国的军事扩张,然而这并非获取顶级爵位的唯一门径。君王册封等其它方式,赋予了统治者与权贵更多自主权,也为政治角力提供了舞台。

白起的发展受到爵位制度的制约。他的才干主要表现在用兵方面,没有参与国家管理,所以最高只能达到16级的大良造。武安君的称号虽然承认了他的贡献,但仍然无法超越制度规定的界限。他的遭遇让人有些许遗憾:虽然一生都在为国立功,却没能达到权力的最高层。

嫪毐完全是权力环境下的产物。他借助赵姬和吕不韦的力量,无视了军功标准,直接被授予二十级列侯的爵位。这种由君主直接册封的荣誉,凸显了秦国政治体系中人际网络的重要性。嫪毐虽然没有建立功勋,却因为依附正确势力而获得高位,这类情况在封建时代并不少见。

此外,君主的心意对爵位授予也有显著影响。例如,范雎由于献上“远交近攻”的计策,又协助秦昭襄王铲除“四贵”,被赐予应侯的封号,跻身列侯之列。他的计策使君主更加倚重,然而白起虽然军事造诣深厚,却未能在政坛获得相应的地位。这种现象反映了秦王对各类人才的侧重不同,同时也显现出政治权衡的深奥之处。

白起最终因为和范雎的冲突以及秦昭襄王的怀疑,在杜邮被赐死。他的离世令人惋惜,一位为国效力的将领,却遭遇了这样的结局。嫪毐在秦始皇亲政之后,因为策划叛乱而被车裂处决。他的下场虽是自食其果,但也让人感叹权势的变幻莫测。这两个人完全不同的遭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秦国政治的冷酷和错综。

如今身处2025年,再审视那段过往,不禁引人深思:彼时彼刻,功业与权势究竟哪个更为重要?白起以生命和辛劳铸就,成就了国家的强盛,却未能赢得个人的尊荣;嫪毐凭借不正当的情感和权术爬上高位,最终却招致毁灭。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他为天生福星与毛主席同榻共眠,一世享乐安逸,轻松成为开国元勋
下一篇:沃尔夫点破争冠悬念:维斯塔潘的机会何在?沃尔夫:考虑过让博塔斯代打出战,但拉塞尔真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