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白送一艘航母,条件却是个无底洞,幸亏当年我们没上当
一艘航母免费送,只需要你答应一个看似简单的附加条件,这听起来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咱们这边二话没说,当场就给拒了。这事儿就发生在九十年代末,法国人兴冲冲地跑来,说要把他们那艘快退役的福煦号航母白送给中国。
馅饼太大,通常都藏着钩子。法国人的条件是,这艘航母得在法国进行维修升级,而且后续所有的装备、弹药、零件都必须从法国买。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船不要钱,但船的装修和物业费,你得被我套牢一辈子。一艘服役了快四十年的老船,技术早就落伍,光是拉到法国船厂翻新一下,费用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更别提后面那个无底洞了。这哪是送航母,这分明是送来一个祖宗,让你好吃好喝地供着,还得时时看人脸色。
后来巴西没顶住这个诱惑,接手了这艘福煦号,改名叫圣保罗号。结果呢?巴西每年光是维护就要砸进去上千万美元,但这艘船却常年趴在港口动弹不得,出海的日子屈指可数。最终在2023年,这艘曾经的巨舰,被巴西海军亲手击沉,成了一处人工鱼礁,这个结局,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回过头看我们自己的路,就明白当初那个拒绝是多么的清醒。咱们的航母梦,起步实在是太晚也太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别的国家航母编队满世界跑的时候,我们连航母长什么样都得靠图片。1985年,我们从澳大利亚买回来一艘退役的英国航母墨尔本号,那艘船破旧得连航行都困难,拉回来也不是为了用,就是为了解剖。
工程师们就像得到了一件珍贵的玩具,把它一寸一寸地拆开研究,第一次亲手摸到了航母的钢板,亲眼看到了内部复杂的结构。那段时间,国内的航母研究是绝密,外面风平浪静,内部却是在默默地啃硬骨头,为未来的路积攒最原始的知识。那是一段漫长而寂静的启蒙,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扎实。
到了九十年代末,机会又来了。前苏联解体,留下一堆钢铁遗产。我们先后用极低的价格买回了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这两艘庞然大物没有直接编入军队,而是被拖到了深圳和天津,摇身一变成了军事主题公园。表面上看是旅游景点,供人参观拍照,实际上,它们成了我们工程师们的活教材。不用担心引起国际上的过度警惕,就能近距离地、合法地研究苏联航母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特点。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曲线救国,让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真正的转折点,是那艘叫瓦良格号的未完工航母。当时它在乌克兰手里,完成了大约七成,但乌克兰国力衰弱,既没钱继续造,也没钱维护。经过艰苦的谈判,我们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对外声称是要把它改造成一座海上赌场。
可要把这个大家伙运回家,过程比买它本身还要戏剧化。土耳其在美国的授意下,死活不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一拖,就是16个月。期间的外交斡旋和博弈,其复杂程度不亚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在付出了一系列代价后,海峡才终于放行。运输途中,瓦良格号还遭遇了风暴,一度缆绳断裂在海上漂泊,险些沉没。直到2002年3月,这艘历经磨难的巨舰才终于抵达大连港。
它没有成为赌场,而是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新生。那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发动机,没有雷达,没有武器系统,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工程师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壳子上,一点一点地把它填满,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2012年9月25日,它被赋予了新的名字——辽宁舰,舷号16,中国海军从此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有了辽宁舰的经验,我们的路越走越顺。2019年12月17日,第一艘完全由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山东舰服役。到了2022年6月17日,排水量达8万吨级、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福建舰下水,这标志着我们在航母技术上,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如今,当法国唯一的戴高乐号航母在南海外围小心翼翼地活动时,它面对的是我们常态化部署的数十艘各类舰艇组成的强大阵容。这种实力上的此消彼长,是对当年那个拒绝免费午餐的决定最好的注脚。那艘免费的航母,如今看来,或许才是最昂贵的选择。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