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车机系统背后藏着个游戏引擎?这公司一年拿下300款车型

发布日期:2025-11-23 03:37    点击次数:126

你坐进车里打开那块大屏幕,滑动菜单时流畅得像在玩游戏,那些炫酷的3D动画、逼真的光影效果,你可能压根没想过——这玩意儿竟然是做游戏的技术搞出来的。

说起Unity这个名字,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本来是个游戏开发工具。全球几百万游戏开发者就靠它吃饭,手机上那些爆款游戏,有一半都是用它做出来的。可谁能想到,这家公司现在玩起了跨界,一头扎进汽车圈,而且玩得风生水起。Unity中国的副总裁肖蓓蓓最近在开发者大会上透露了个数字:他们已经跟60多家车厂合作了,赋能了300多款量产车。要知道,去年这个数字才150款,一年时间就翻了个倍。

这速度快得有点吓人。要知道汽车行业可不比互联网,任何一个供应商想打进去,都得经过漫长的认证和测试。Unity凭什么能在短短一年里让合作车型翻倍?肖蓓蓓说得很直白:靠的是技术积累和标准化能力。他们把游戏引擎那套东西改造成了一个标准化的工具链,能快速适配不同车企的平台和系统。最关键的是,当前面几家车企用了效果好,后面的车企看到实际案例,自然就跟上来了。这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从游戏工具到车载系统,这跨度可不小

Unity这个转身其实挺有意思的。他们本来在游戏圈混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做汽车了?说白了,还是市场嗅觉够灵敏。这几年智能汽车起来了,车里那块屏幕越做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车机系统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车企们想要更炫的视觉效果、更流畅的交互体验,这不正是游戏引擎的强项吗?

Unity发现,车载系统、智能座舱、数字孪生这些场景,对实时3D技术的需求简直太旺盛了。于是他们开始把游戏开发的那套本事,系统性地移植到汽车行业。从最早跟几家车企摸索着合作,到现在覆盖了从传统车厂到新势力品牌的一大票客户,Unity在汽车圈的渗透速度快得惊人。

他们还特别聪明,针对国内和海外市场分别搞了两套技术架构。毕竟不同地区的法规不一样,用户习惯也不一样。海外车企现在也开始重视智能化了,Unity就同时推进国内和海外的研发,确保能适配不同地区的需求。这种灵活性,让他们既能服务比亚迪、小米这样的本土品牌,也能搞定奔驰这样的外资大厂。

凭什么能在一堆竞争对手里杀出来

车载系统这块蛋糕,盯着的人可不少。传统的工具链厂商、其他游戏引擎、专门做HMI设计的平台,大家都在抢市场。Unity能脱颖而出,肖蓓蓓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技术、生态、体验。

先说技术。Unity推的是“所见即所得”的开发模式。传统的车机开发,设计师画完图,工程师再去实现,中间要反复沟通修改,效率低得要命。用了Unity的工具链,设计师可以直接在引擎里搞定3D动画、粒子效果这些东西,做出来就是最终效果,不用等工程师二次开发。肖蓓蓓说,这能把座舱系统的开发周期缩短40%。别小看这40%,在汽车行业,时间就是金钱。

更厉害的是,Unity做到了“一次开发、多平台部署”。比如捷途G700那个3D越野场景,可以同时跑在安卓、QNX这些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而且在8295芯片上能做到多屏60帧的流畅渲染。这意味着车企不用针对不同平台反复开发,省下来的钱和时间可不是小数目。

性能优化方面也下了狠功夫。车载硬件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像手机和电脑那样可以随便堆配置。Unity针对这些限制做了深度优化,QNX系统的冷热启动时间缩短了56%,内存占用降低了30%,渲染延迟控制在20毫秒以内。这些数字看起来枯燥,但对实际体验的影响是巨大的。你在车里操作屏幕时感觉特别跟手,没有卡顿,靠的就是这些看不见的优化。

再说生态。Unity全球有600万开发者,资源商店里有10万多个高质量素材,什么高精度模型、插件、脚本,应有尽有。车企可以直接拿来用,大幅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肖蓓蓓举了个例子,奔驰开发下一代车机系统时,工程师用Unity的可视化编程工具,3个月就搞定了原本要6个月才能完成的复杂交互逻辑。这种效率提升,对车企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体验层面,Unity想做的不只是把功能实现,而是让车主产生情感共鸣。通过3D技术,他们把原本枯燥的功能操作变成了有趣的探索过程。捷途G700的“纵横寰宇”模式就是个典型例子。空调、卫星救援这些功能被整合到宇宙探索主题里,你滑动星球界面就能切换场景。胎压、气压这些状态信息通过3D模型全息显示,虚拟轮胎会根据实际情况变形。这种设计让冰冷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用起来有种在玩游戏的感觉。

想在车企、开发者、消费者心里种下什么印象

肖蓓蓓说得很清楚,Unity想在不同人群心里建立不同的“标签”。对车企来说,Unity是“实时3D的赋能者”,帮他们在同质化竞争中打出差异化。对开发者来说,Unity是“效率与创意的平衡者”,提供最友好的开发平台。对消费者来说,Unity要成为“情感化交互座舱专家”,让大家一坐进车里就感受到惊喜。

这个定位挺聪明的。车企关心的是能不能降本增效、能不能做出差异化产品;开发者关心的是工具好不好用、能不能快速上手;消费者关心的是体验好不好、有没有新鲜感。Unity把这三方的需求都考虑进去了,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工具好用,开发者愿意用;案例多了,车企愿意合作;产品体验好了,消费者认可度高。

不只做座舱,要布局整个汽车产业链

Unity的野心可不止于智能座舱。肖蓓蓓透露,他们正在向汽车的设计、仿真、生产、销售、用车等全链条渗透,想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字生态。

在设计阶段,传统的外饰设计要做油泥模型,一做就是三个月。用了Unity的实时渲染技术,设计师一两周就能把2D草图变成3D模型,修改验证的效率高了好几倍。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用虚拟原型代替物理模型做评审,省钱又省时。

辅助驾驶领域,Unity也在发力。小米、比亚迪、吉利这些车企已经在用Unity搭建的仿真测试环境,训练L2到L4级的辅助驾驶系统。虚拟测试比实车测试便宜太多了,而且更安全。你可以在虚拟环境里模拟各种极端情况,这在现实中根本没法做。

生产环节,Unity用数字孪生技术帮车企提升产能。“以虚映实、以虚控实、以虚优实”,说人话就是用虚拟的工厂镜像实体工厂,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优化生产流程。今年上海车展上,Unity展示了跟蔚来合作的数字孪生工厂项目。在虚拟工厂里,你能看到AGV小车怎么跑、机器人在干什么、哪台设备出问题了,全都一清二楚。这对提升生产效率帮助太大了,特别是现在订单多产能跟不上的时候。

用车环节也没落下。今年9月,Unity跟理想汽车联合发布了车载游戏商店。他们想把车载娱乐从简单的屏幕点触,升级成多屏联动、硬件联动的沉浸式体验。不只是提供游戏内容,还要结合座椅震动、氛围灯、杜比音响这些硬件,把车打造成真正的“第三空间”。

更让人意外的是,肖蓓蓓说市面上50%的车主APP都是Unity开发的。什么远程控制车辆、车型选配下单,这些功能背后都有Unity的技术。虽然这块业务的收入占比没有智能座舱那么大,但说明Unity在汽车用户触点方面已经渗透得很深了。

一个游戏引擎公司,凭什么能在汽车圈玩得这么溜?说到底,Unity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是找对了方向。智能汽车时代,车机系统需要的正是游戏级的渲染能力和交互体验。第二是方法对头。他们没有简单地把游戏引擎搬过来,而是针对汽车行业的特点做了深度改造,打造了标准化的工具链,建立了庞大的开发者生态。

肖蓓蓓在采访最后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Unity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实时3D技术重新定义人和车的关系。车不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能感知情绪、理解需求、提供陪伴价值的智能伙伴。”这话听起来有点虚,但想想也不是没可能。你的车能记住你的习惯,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甚至能根据你的情绪调整氛围,这不就是智能伙伴该有的样子吗?

从游戏到汽车,Unity走出了一条挺独特的路。他们用技术打破了行业边界,用生态降低了合作门槛,用体验赢得了用户认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条路能走多远?当更多竞争对手跟进,当技术逐渐普及,Unity还能保持现在的优势吗?这可能是每个关注智能汽车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你觉得,未来的车机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是现在这种大屏加语音助手的模式,还是会出现更颠覆性的交互方式?你愿意为更好的车机体验多花多少钱?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上一篇:打破传统!T0独行萧芷太尉盾(司马懿、萧芷、满宠)战法兵书加点搭配,硬刚四幻神不费力
下一篇:T1公布比赛录音,打AL决胜局练英雄,开始前现场看技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