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轰炸联合国部队,这背后不是疯狂,而是全球安全保险体系的一次彻底破产宣告
看到法军和以军交火,很多人在讨论谁对谁错,谁更正义。我觉得这没抓住重点。这件事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什么时代?就是我们都默认存在一个“全球安全保险公司”——联合国——的时代。
这件事,就像你买了几十年的保险,结果家里真着火了,打给保险公司,对方说:“我们已收到您的火警,对此表示高度重视,并将派观察员前去记录火势大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以色列这次的行为,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这家保险公司已经倒闭了。
联合国,一家只赔付“口头支票”的保险公司
二战后,大家凑钱成立了联合国这个“全球安全保险公司”。它的核心业务是:小国家被欺负了,可以来索赔(寻求保护)。它的“保险条款”就是《联合国宪章》和各种国际法。几十年来,这家公司运行得还算凑合,虽然理赔过程漫长,手续繁琐,但好歹给了大家一个念想。
但现在,以色列这个“客户”发现,这家公司的理赔方式,永远只是开一张“口头支票”,比如“谴责”“呼吁”“敦促”。轰炸学校、杀戮平民、违反协议125次,换来的都是一堆废话文学。当以色列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违章驾驶”,保费(国际地位)不会涨,驾照(联合国席位)也不会被吊销,那它自然会把油门踩到底。
以色列的行为:从客户到“纵火者”的转变
以色列轰炸联合国维和部队,这是一个质变。这相当于一个客户,在发现保险公司靠不住之后,不仅自己买了灭火器,还顺便买了把喷火枪,觉得“与其指望你来救火,不如我自己来定义什么是火灾”。
他开始主动“纵火”,通过制造更大的危机,来逼迫其他“客户”和“保险公司”承认他的特殊地位。他不再是这个保险体系里的一个玩家,他要成为这个体系的“bug”,让整个系统为他一个人服务,甚至为他瘫痪。这就是内塔尼亚胡的逻辑:既然你们的保险不赔我,那我就把整个小区都点着,到时候你们就得求着我来谈灭火的条件了。
法国开火:其他客户开始“自救”
法国军队的反击,是另一个信号。这说明,小区里别的住户也看明白了,指望这家保险公司是没戏了。他们开始自己动手,保卫自己的财产。
当一个保险体系的信用破产时,必然导致两种结果:一部分人开始疯狂“骗保”甚至“纵身”,另一部分人则选择“退保自救”。法国的开火,就是“退保自救”的开始。它意味着,大国也开始不信任这套体系了。当所有人都开始自备灭火器和喷火枪时,这个小区离变成一片火海也就不远了。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一个承诺提供“安全感”的系统,无论是国家、公司还是一个小区物业,其生命力不在于口号喊多响,而在于它的“理赔机制”是否有效。当一个系统面对破坏者,只能进行无力的谴责,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惩罚时,它的信用就已经破产。
这种“系统性信用破产”的迹象,往往就是规则被反复践踏,而维护者却无所作为。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无论是选择一家公司,还是判断一个大环境,看它的“保险条款”写得多好没用,要看它在面对“火灾”时,是真提着水桶来,还是只发一封慰问信。
当全球最大的安全保险公司都靠不住了,你觉得我们普通人还能指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