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笃行基层守初心,服务群众践使命——2025年度基层干部个人履职报告

发布日期:2025-11-21 11:14    点击次数:120

笃行基层守初心,服务群众践使命

——2025年度基层干部个人履职报告

时光荏苒,2025年的工作已近尾声。这一年,我始终扎根基层一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晨光熹微的走访调研,到暮色沉沉的问题梳理;从邻里纠纷的耐心调解,到民生项目的细致推进,每一段经历都让我对“基层工作无小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将本年度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耕一线听民意,筑牢服务“连心桥”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倾听群众心声的“第一现场”。这一年,我始终把“走进群众、了解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让服务更有温度、更贴民心。

(一)常态化走访,把民情记在“心坎上”

坚持“每周走访不少于3次、每月覆盖所有片区”的工作节奏,摒弃“坐在办公室等问题”的惯性思维,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居民院落。走访中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带着问题去、顺着需求走——在农户家中,聊收成、问困难,记录下农产品销售的堵点;在社区楼栋,听建议、解疑惑,收集到公共设施维护的诉求。每一次走访都认真填写《民情台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标注、动态更新,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群众感受到“有人听、有人管”的踏实。

(二)多元化沟通,让民意通在“日常里”

深知“单一沟通方式难覆盖所有群众”,因此除了面对面走访,还搭建了多元化的民意反馈渠道。线上开通“民情直通车”微信群,实时回复群众咨询,推送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线下在社区服务中心、村口公告栏设置“意见箱”,定期开箱整理;每月举办1次“邻里恳谈会”,邀请群众代表、商户业主围坐一起,围绕“小区停车难”“老人助餐服务”等话题畅所欲言。这些举措打破了沟通的“时空壁垒”,让上班族、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群体都能便捷表达诉求,真正实现“民意随时提、问题及时办”。

(三)精准化回应,将服务落在“需求上”

对收集到的民意,不搞“一刀切”式处理,而是结合群众需求精准施策。针对部分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推出“上门帮办”服务,每月安排专人上门协助办理社保认证、医保缴费;针对家长“放学后孩子无人看管”的担忧,协调社区活动室开设“四点半课堂”,组织志愿者辅导作业;针对商户“经营中遇到政策困惑”的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政策进商户”宣讲,现场解答营业执照办理、税收优惠等问题。通过“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的模式,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二、聚焦实事解民忧,织密民生“幸福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一年,我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完善基础设施,让生活更便利

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路段路灯不亮”“小区健身器材老化”等问题,积极协调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在辖区内排查出12处损坏路灯,联系维修单位及时更换,确保夜间出行安全;对3个小区的健身器材进行全面检修,更换老化部件8件,新增适合老人的漫步机、太极轮等器材4套;协调相关部门对村里的灌溉水渠进行清淤疏浚,解决50余亩农田的灌溉难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每解决一件,都能感受到群众脸上更真切的笑容。

(二)优化公共服务,让保障更贴心

围绕“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在养老服务方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每月健康义诊”,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测血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组织“邻里互助队”,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代购生活用品等服务,解决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在托育服务方面,与辖区内的幼儿园合作,开设“周末托管班”,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临时托育服务;开展“亲子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周末生活。通过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让公共服务更有“人情味”,切实守护群众的幸福生活。

(三)化解矛盾纠纷,让邻里更和睦

基层矛盾多为家长里短、邻里摩擦,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发更大问题。这一年,我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原则,主动担当“调解员”角色。在调解过程中,不偏听偏信,而是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双方理解彼此;不敷衍了事,而是深入了解矛盾根源,结合情理法寻找解决办法。无论是楼上楼下的“噪音纠纷”,还是邻里之间的“宅基地争议”,都通过耐心沟通、多方协调,一一化解。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2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让“邻里和、社区安”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聚力发展谋实效,激活基层“新动能”

发展是解决基层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一年,我始终把“推动辖区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结合辖区实际,找准发展方向,盘活现有资源,努力让基层发展更有活力、群众生活更有奔头。

(一)挖掘特色资源,培育发展“新亮点”

深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积极挖掘辖区内的特色资源,培育差异化发展路径。针对辖区内有300余亩果园的优势,引导果农成立“果品种植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品牌、统一销售渠道,解决果农“单打独斗”的困境;组织开展“果园采摘节”,邀请周边城市的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带动果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今年果园亩均增收近2000元。针对社区内有不少手工艺品爱好者的情况,搭建“手工文创工作室”,帮助她们将剪纸、编织等手工艺品推向市场,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为群众增加了收入。

(二)搭建合作平台,拓宽增收“新渠道”

积极对接外部资源,为群众搭建增收平台。一方面,与周边的企业建立“用工对接”机制,定期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今年共推荐52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其中有12名群众通过技能培训进入企业技术岗位,工资收入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商户开设线上店铺,教授直播带货技巧;组织“助农直播”活动,邀请主播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为农产品、手工艺品“代言”,今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万元,有效解决了“好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

(三)推动环境整治,打造宜居“新家园”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基层发展的“软实力”。这一年,我牵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清脏、治乱、增绿”三个方面入手,改善辖区环境。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每周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36处、清运垃圾120余吨;对辖区内的乱搭乱建、乱贴乱画进行集中整治,拆除违法搭建8处,清理小广告200余张;在社区广场、村口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新增绿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3处。如今,辖区内环境整洁、绿树成荫,群众的居住体验显著提升,也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外来投资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严于律己守底线,锤炼作风“硬筋骨”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自身的作风形象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这一年,我始终把“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作为行为准则,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过硬作风,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一)加强学习提升,筑牢思想“压舱石”

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锤炼党性的重要途径,每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课程,主动向身边的老同志、优秀干部请教工作经验;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基层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案例选》等书籍,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政策理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确保在工作中不偏离方向、不脱离群众。

(二)坚持务实作风,摒弃形式“花架子”

始终认为“基层工作要靠实打实干出来,不是靠口号喊出来”,因此在工作中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工作前,先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不盲目照搬上级政策、不搞“一刀切”;推进项目时,注重实际效果,不追求“表面光鲜”,不搞“形象工程”;汇报工作时,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和成绩,不夸大、不隐瞒。例如,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没有简单地要求群众“必须怎么做”,而是先通过入户宣传、发放手册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再根据群众的接受程度逐步推广,最终实现辖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真正做到了“实事做实、好事做好”。

(三)严守廉洁底线,不碰纪律“高压线”

深知“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虽小,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始终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在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物资分配等工作中,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及时公示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友谋取私利,不接受群众的宴请和礼品;遇到利益诱惑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拒绝。同时,主动向群众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工作流程,欢迎群众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监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廉洁自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五、反思不足明方向,砥砺奋进“再出发”

回顾2025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群众的期望和工作的要求,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一)工作创新力度仍需加强

在推动工作时,有时习惯于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例如,在



上一篇:11月份从社保退休,养老金跟这六大因素相关,一起了解一下
下一篇:老工程如何颠覆想象?三十年后依然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