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游戏里都是莽夫,结果物理博士在用论文打国战,连檄文都进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很多人对游戏的认知还停留在“电子海洛因”和“不务正业”的远古版本,总觉得玩游戏的都是一群无所事事的莽夫,每天除了氪金就是爆肝。
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魔幻,尤其是在一个叫《率土之滨》的游戏里。在这里,你以为的玩家日常是“兄弟们跟我冲”,实际上的玩家日常是“这位同学,请你先简述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破局阶段的应用。”
你没看错,这游戏早就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了。它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大型、残酷、且极其内卷的社会学实验室,把一群高智商人类逼出了各种奇行种一般的操作。
在这里,学历、知识、甚至古典文学素养,都成了最硬核的军备。
一
咱们先聊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什么叫知识的降维打击。
在《率土之滨》里,同盟打仗,拼的是执行力、是人多、是战术。但有个南京大学的物理学博士,ID叫【百川丨记忆】,他直接把战场拔高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维度。
校友赛开打前,他没跟盟主聊什么卡牌搭配、冲锋路线。
他直接甩了一篇论文。
你没听错。一篇正儿八经的,可以拿去评职称的战术分析报告。这篇报告的核心理论,不是《孙子兵法》,而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量子纠缠”。
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他说,游戏刚开服,大家满世界抢地盘,势力犬牙交错,内耗严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熵增”过程。混乱,无序,能量都在摩擦中被白白浪费掉。
怎么办?搞“熵减战略”。
他给盟主设计的方案,就是把整个同盟变成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谁当斥候,谁做主力,谁是敢死队,谁负责殿后,任务分工明确到令人发指。把所有人的行动都提前规划好,把“混乱度”降到最低,用最小的内耗,实现最大的扩张。
这还只是开胃菜。
到了跨州作战,他又抛出了“量子纠缠”理论。他说盟友之间必须像一对纠缠态的量子,无论相隔多远,一个动了,另一个必须瞬间做出相应反应。利益高度绑定,信息绝对同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插一句,我严重怀疑他盟里99%的人根本听不懂,但架不住这比喻牛逼啊,气势直接拉满。)
最骚的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他的“学术成果”,他还真搞了一场线上“答辩会”,开着麦给全盟几百号人从基础物理学原理讲到游戏里的具体执行。
那一刻,屏幕前的可能不是玩家,而是一群正在旁听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吃瓜群众。
你看,当普通玩家还在纠结一队能不能穿三队的时候,人家物理学博士已经开始用宇宙的终极规律来指导战争了。
这不叫玩游戏。
这叫用知识对你进行物理超度。
二
如果说物理博士是顶级精英在秀操作,那下面这个家族,就是把“应试教育”的精髓给玩明白了。
【陷阵之志】,一个在《率土之滨》如雷贯耳的名字,人送外号“率土教委”。
他们的招人标准,就突出一个离谱。不看你氪了多少金,也不问你满红武将有几队,想进家族,先考试。
是的,正儿八经的闭卷考试,每年更新题库,号称《率土高考卷》。
卷子内容从三国时期的官制沿革,到具体州郡的地理位置,再到经典战役的兵力部署,甚至还有计算题,让你算部队急行军到某个坐标点需要多少时间,损耗多少兵力。
60分及格线,考不过?对不起,“开除率籍”,慢走不送。
你要是能考个满分,不仅热烈欢迎,家族大佬还自掏腰包给你送月卡、送周边,把你当状元一样供起来。
这事儿听起来像个段子,但他们是真这么干的,而且一干就是好几年。出题组的核心成员叫陷阵乄小雯子,据说为了保证考题的专业性,把《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快翻烂了。
这就很魔幻了。
当别的同盟还在用战斗力筛选“工具人”的时候,“率土教委”已经在用文化水平筛选“自己人”了。
他们要的根本不是能打的莽夫,而是一群能聊到一块儿去的,有共同知识背景和文化认同的“文化人”。在他们看来,一个能跟你讨论“为何诸葛亮首次北伐必出祁山”的兄弟,远比一个只会喊“666”的氪金大佬有价值。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这套操作的本质,是一种极其高效的社交筛选。
通过一张考卷,他们把玩家的智商、耐心、对三国文化的兴趣,甚至学习能力全都筛了一遍。能通过这个考验的,基本都是同类人,沟通成本极低,凝聚力极强。
这哪是招募玩家,这分明是在用“科举制”构建一个高门槛的精英社群。
三
你以为这就到头了?不。
更夸张的是,这群玩家已经不满足于在游戏里自娱自乐了,他们开始把自己的“文化成果”往外输出,而且还输出到了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地方——国家图书馆。
几年前,国家图书馆搞“三国典籍文化特展”,展出的都是《后汉书》这种级别的国宝。但在这些古籍旁边,国图专门给《率土之滨》的玩家开辟了一个展区。
展出的,是玩家们自己创作的文言文檄文、诗词歌赋,集结成册,名为《率土风云志》。
这里面有讨伐敌盟时写的《讨贼檄文》,文采飞扬,杀气腾腾;有赛季末感怀兄弟情谊的《征战长赋》,读起来真有几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
这事儿后来还上了央视,给了这本书一个大大的特写。
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游戏本身。它意味着,玩家基于游戏世界观的二次创作,第一次被主流文化殿堂承认为一种值得被收藏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游戏里的恩怨情仇、合纵连横,最终都沉淀为了一篇篇可以传世的文字。
这群人,硬是把一个商业化的手机游戏,玩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实践。他们用论文重新定义战术,用考卷筛选同袍,用文言文记录自己的江湖。
所以,别再用老眼光看游戏玩家了。
尤其是在《率土之滨》这样的地方,你永远不知道你那个天天在地图上跟你抢地盘的对手,现实里是不是个一边写代码一边读《史记》的狠人。
在这里,战争的胜负固然重要,但比胜负更重要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仪式感和身份认同。
当你的盟主在部署任务时,脱口而出的是“据《三国志·武帝纪》,此地乃兵家必争”,你就会明白,这游戏,早就被这帮“文化人”玩到另一个次元了。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