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板块回调,石油地产走强,三季报业绩抢眼
哪怕你对A股市场不太感冒,最近的资金流向和板块轮动,也难免让人侧目——怎么一夜之间画风大变?那些被吹捧上天的AI算力、AI应用类股突然就“熄火”了,原本没人搭理的石油石化和地产却高高在上,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市场?光看标题“锁定”这一即将大涨的方向,难免勾起大家的好奇心,是不是又有新风口要崛起?
钱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聪明人”在跟风“更聪明的人”玩击鼓传花。
而A股的投资者们,这次节前还真没闲着,照理说,节假日到了,大家兜里该收一收,可A股的成交额却死死咬在两万亿这道横线上,就像老餮守着自助餐台,说吃饱了,手里锅铲可一刻没停。
明面上的“节前效应”,背后其实是投资者在等:等下一波确定性的业绩爆发点,或者更直白些,等一个跌下来好捡钱的筹码。
但市场这玩意儿,哪有绝对逻辑?
前两个月,AI算力、AI应用板块那叫一个风光,好多小散都觉得“买入=印钞机”,一夜暴富不是梦。
结果呢,现实啪啪打脸。
本周五,故事就变了。
眼看着科技股啥的齐刷刷掉队,反倒是石油石化这些落寞许久的老伙计们,下场就是一通大涨。
你没看错,前阵子一年还没红过的板块,拉了一波存在感,让人直呼“风水轮流转”。
难不成,市场在集体玩“高切低”?就是前期涨得好的砍一刀,便宜的板块轮上一遍。
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这种板块轮动有点像抢板凳。
有行情的坐一会儿,没行情的等一轮,总有自己的风骚时刻。
可到底是情绪修复,还是主力在秀操作?理性人也琢磨:这热闹会不会是曙光,还是回光返照。
而边惠宗这号人物,在圈里口碑不错。
人家早早喊过,A股都是轮动的,从海外算力到国产算力,再到(半导体)自主可控,该捞钱的机会一茬一茬。
他不是毒奶,更多是给出一条线索:哪有什么铁饭碗,市场本来就是轮动跑路,资金永不眠,指标永更替。
边惠宗还预言过,真正“能涨”的下一棒,还得回到算力赛道——轮流转了半天,那边估值消化,下场又该他们了。
说白了,目前这个AI算力板块,就是先让你跌一跌,空头下去了,才有人愿意入手捡漏。
这种心态,不少大资金都在暗自“盯梢”,等待后继有人的那一刻。
其实,也别把所谓“算力高增长”想得太玄乎。
三季报窗口越来越近,数据不会撒谎。
瞄一眼目前已披露季报预告的13家相关公司,扑面而来的还是大写的增幅。
光是PEEK领域的兄弟科技,公司前几个季度就靠着苯二酚项目爆发,净利润窜上11500万元,同比增长253%多,这么炼金术着实少见。
产品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别的不敢说,机器人行业需要减重和提升性能,PEEK材料算关键一环,国内也不是什么人都做得来。
这些科技细分行业,像是新赛道中的独角兽,业绩一旦爆发,基本都不是昙花一现。
眼下市场就是这么现实,有成长有确定性的公司,自然有人眼巴巴地“抄底”等它低点。
再比如半导体圈的长川科技,受益市场需求井喷,净利润也硬生生往上拱,最高可以到近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这里面的逻辑就是,“风口猪”不多见,能够持续供货的玩家,都有一肚子订单吃不完。
不仅如此,像吉宏股份、立讯精密等,都是靠算力或相关应用,把“成长”两个字写在财报上。
你可能会说,大盘轮动多了去了,难保不是短线热钱造的势。
但仔细一看,很多公司今年前两个季度挣的钱,都比去年前三季度更能打。
比如算力龙头组合“易中天”里的新易盛、中际旭创,轻松实现净利润反超,提前“锁定”业绩大涨。
简单粗暴点说,只要后面一个季度不出幺蛾子,这一年的增速铁定在那摆着。
这“锁定”的含义,就是财报水分大了,赚钱机会先行一步。
再看“寒王”寒武纪-U,去年还在亏损泥潭中苦哈哈,今年前两季度这就净利润10.38亿元,坐上了增速电梯。
第三季度如果没什么意外,这家公司极有可能直接洗刷往日阴霾,给资本市场喂出扎实“定心丸”一颗。
有意思的是,像这种提前锁定业绩增长的公司,远不止三五家。
据说,仅通过简单的净利润反超算法,挑出15家公司,前两个季度比去年前三季度多赚出5000万元以上,名副其实的“提前交卷”。
在A股大考场里,这类学生可是能吸引一大波资金前来押宝。
当然,上面提到的并不是荐股。
咱就事论事,毕竟市场的风向不会天天按剧本走。
但如果你就想混A股一碗羹,这些“起跑即夺冠”的公司,的确代表了资金口中的“高景气度”赛道。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焦躁不安、信心时涨时落的环境下,谁能提供稳定的增长预期,谁就成为头部阵地。
不过,市场魔幻归魔幻,热钱的风向可跟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总有一批人想顶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浪头起飞,但也别忘了追高如跳水,错把业绩、风题、政策面当成永远的“保护伞”,后果往往就是高处不胜寒。
多少人前天还在AI主题基金里蹦迪,转身就进了可转债和石油的怀抱。
“抄底”的故事年年有,永恒不变的是资金永远希望低吸高卖,“高低切换”一时爽,按耐不住的人最后都会被收割成“追涨杀跌”的反面教材。
别看今天石油石化、地产、农林牧渔等板块刷个存在感,等到AI炒作热度降温、估值回归理性,也许它们就又有了新故事。
也许下一次领涨的是AI,也许是新能源,总之A股天天讲新故事,每一集都有新主角。
为什么这些公司能提前“锁定”业绩大增?除了产品有成长性,定价权和新技术转化也是内幕。
像国货替代、供应链自主、政策面推动的赛道,都是钱景清晰的方向。
愿意布局的资金,等的也是业绩兑现而不是空想概念。
人家不计较短期几天的波动,更看重长期确定性,就像欢喜冤家,跌下来就捡,涨起来就加码。
不过说个大实话,大部分散户跟风容易踩雷。
AI也好,算力也好,最后拼的还是企业真材实料,谁能抗住业绩和周期考验,谁才能稳坐钓鱼台。
每年财报季大增的公司,往往都在各自细分领域早早布局,等到大行业起风了,自动坐上火箭。
反过来说,说A股“无脑抄底”能发财的,阿姨我只能呵呵一笑。
所有的“锁定大涨”,前面必有公司基本面和业务真成长在垫底,否则涨得光鲜跌也惨烈。
市场里谁都想占个便宜,却总有聪明钱先埋伏,敢于提前布局硬核方向,不靠消息面乱摇,真信了传言去追涨的,多半踏空还赔钱。
归根结底,咱们今天说的“锁定”即将大涨的方向,其实就是时代里的必然潮流——有人押注技术变革,有人盯紧财务数据,更有人早就算好哪家公司业绩持续快涨,提前趟水进场。
一切的号角,背后无非还是资金对未来预期的博弈。
等三季报靴子完全落地,该来的赚头总会来,该下车的及时下车。
长期看A股不缺风口,就缺不怕“涨停板诱惑”还懂耐心的投资者。
市场轮回,主角换装,你若执着于眼前起舞的热点,容易忽略那些手握真实增长力、提前锁定业绩的低调牛人。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也有点手痒?话说回来,你觉得真正值得“提前埋伏”的板块,看重的是什么?是技术,是基本面,还是题材炒作?留言区走起,聊聊你的想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