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领跟风用硫磺皂,以为找到控油神物,结果头皮差点毁了
半夜三点,一个视频电话跟催命符似的弹出来,我那在上海陆家嘴叱咤风云的发小,顶着一张哭花了的脸,镜头晃得我眼晕。
我心一沉,第一反应是“哪家股票跌停了还是被哪个狗男人劈腿了”,正准备切换到“情感博主”模式,她猛地把镜头怼向自己的脑门。
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那片曾经茂密的“森林”,现在荒得像被野火燎过,发际线孤零零地守在高原上,岌岌可危。
“我就用了半年硫磺皂洗头啊!”
她带着哭腔吼。
得,破案了。
又是硫磺皂,这块两块钱的黄色小方砖,简直成了当代都市丽人的“头皮刺客”。
这事儿还得从一股邪风说起。
半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个平台的算法抽了风,开始疯狂推送“老国货神皂”的妙用,把一块平平无奇的硫磺皂吹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什么“深层清洁、螨虫克星”,仿佛拥有了它,就能立刻告别油头,走上人生巅峰。
我这发小,一个精致到连喝水都要用特定杯子的金融女,居然就这么着了道,兴冲冲地跑去楼下超市批发了一打。
她当时还跟我炫耀呢,跟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似的:“你知道吗?这玩意儿洗完,头皮前所未有的干净,感觉每个毛囊都在自由呼吸!我那几百块一瓶的鱼子酱洗发水,简直是智商税!”
我当时听着就觉得瘆得慌。
那种干净,不就是用钢丝球刷完不粘锅的“咯吱”感吗?
盘子是爽了,你问过涂层的感受吗?
可她当时正上头呢,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一猛子就扎了进去。
最开始,一切都美得像个梦。
她那个能煎鸡蛋的大油田,真的被镇压了,头发破天荒地能撑到第二天下午。
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其实那只是头皮被扒光了“防护服”之后,吓得不敢出油了。
这是典型的“杀鸡取卵”,是暴政,不是维稳。
好日子没过俩月,报应就来了。
她的头屑,疯了。
不是以前那种小打小闹的小白点,是那种大片大片的、有厚度的“雪花”,风一吹,跟蒲公英似的。
她有次穿了件黑色真丝衬衫去见客户,对方盯着她的肩膀看了半天,最后忍不住小声问:“王小姐,你这是……刚从雪山回来?”
她回来跟我说这事的时候,我差点没笑岔气,她自己则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其实特简单。
咱们的头皮是弱酸环境,娇贵着呢。
硫磺皂那玩意儿是强碱,你天天拿它去搓,不亚于天天用洁厕灵洗脸。
头皮的菌群平衡被彻底干翻,水分也锁不住,它能怎么办?
只能疯狂地加速新陈代谢,用“头皮屑”这种方式向你发出最后的哀嚎。
紧接着,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脱发。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正在发生的悲剧。
从枕头上散落的几根,到洗手间地漏里堵着的一大撮,毛囊们用集体出走的方式,抗议着这恶劣的生存环境。
强碱环境对毛囊的伤害是毁灭性的,等于是在一片良田上泼硫酸,你还指望它能长出庄稼?
我都能猜到评论区会有人抬杠:“扯淡!我去医院看脂溢性皮炎,医生就让我用硫磺皂!”
大哥,医生给你开的是处方,让你一周用两次,还得配着医用修复剂,那是“精准打击”。
你这倒好,直接把它当日常洗护,天天用,这不叫遵医嘱,这叫把鹤顶红当维生素天天嗑。
没听华山医院皮肤科的朋友说吗,这两年因为乱用各种“网红神皂”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年轻人,挂号都得提前一个月。
至于她那头刚花五千大洋染的亚麻灰,更是个悲伤的故事。
硫磺皂就像个粗暴的卸妆水,强行扒开头发的毛鳞片,把里面的色素分子冲得一干二净。
不到半个月,那头时髦的“亚麻灰”就变成了营养不良的“枯草黄”,Tony老师看了都想连夜扛着火车跑路。
这出由一块硫磺皂引发的“血案”,其实挺值得玩味的。
我们总是在追求速成,总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结果呢?
往往是掉进一个又一个消费主义和伪科学的陷阱里。
头皮就是你自己的地,是精耕细作还是任其荒芜,全看你自己。
别再信那些“两块钱拯救世界”的鬼话了,毕竟,后来为了修复这片“荒地”花的钱,都够买下那个超市的全部硫磺皂了。
你说,这折腾一圈,图个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