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施压鲍威尔,背后博弈揭示美联储独立性的尴尬
美国政坛最近可谓风云再起。7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罕见地走进了美联储大楼,考察那项号称“天价”的翻修工程。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近20年来总统不踏足美联储的惯例,更被外界视为对现任主席鲍威尔的又一次公开施压。表面上是关心装修预算,实际上却是一场围绕利率、权力和政策主导权的大戏。
从2017年亲自提名鲍威尔,到如今多次批评甚至扬言要“炒鱿鱼”,特朗普对这位美联储掌门人的态度可谓变脸比翻书还快。今年以来,他不断炮轰鲍威尔“不作为”,希望能通过降息让美国政府省下大笔借贷成本。25亿美元的翻新费用,也成了他手中的一把利刃,不断指向这位央行行长。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我们都知道,美联储历来讲究独立性,总统很少以官方身份造访,就是为了避免行政干预货币政策。而今特朗普高调到访,还放话说解雇鲍威尔将是“大动作”。别说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就连华盛顿圈内人也直呼“活久见”。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还牵扯出一连串调查和刑事指控。不仅白宫方面启动了对装修费用超支的审计程序,就连国会有人建议司法部介入,对鲍威尔涉嫌作伪证展开刑事调查。一时间,美联储主席腹背受敌——前有总统喊话要换人,后有议员追着问责,可谓压力山大。
其实,这场闹剧折射出的,是美国货币政策与政治利益之间难解难分的关系。回头看看,每逢经济下行或选举临近,总统就喜欢敲打一下央行,希望用宽松政策给自己加点分。但问题在于,如果每个领导人都想插手央行决策,那所谓“独立性”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站在普通投资者角度来看,我们最关心的是:利率到底会不会降?钱是不是还能继续便宜借?目前来看,无论是经济团队还是财政部长,都没有急着推新人上台。这说明即使舆论沸腾,该走流程还是得按规矩来。毕竟,一旦开了先例,以后哪个主席还能安心做事?
至于那25亿美元装修费,说实话,大项目花钱多并不稀奇,但透明公开才是真正考验管理能力。如果真存在浪费或者暗箱操作,自然该查;但若只是拿这个当借口逼宫,那就未免太小家子气。
面对如此胶着局面,我倒觉得,与其天天盯着谁下台、谁升官,不如静观其变,看市场怎么反应。如果美联储真的屈服压力频繁调整利率,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绝非好消息。所以,不管你是炒股、买房还是理财,都别只听政客嘴里的承诺,多留意实际行动才靠谱。
最后小编想问:如果每次遇到争议就靠换人解决,美联储还有多少公信力可言?对于这种政治与专业博弈交织的问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