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通过马斯克万亿薪酬,机器人共舞现场曝光
股东投票刚结束,舞台灯光骤亮。埃隆·马斯克走上台,身旁一台Optimus机器人跳起机械舞。台下掌声雷动,仿佛不是在开股东大会,而是一场科技秀的高潮。就在几小时前,超过75%的股东批准了他史上最大一笔薪酬计划——最高可达1万亿美元。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奖金发放,而是一场为期十年的生死对赌。若特斯拉市值从1.5万亿美元跃升至8.5万万亿,若其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运营百万辆Robotaxi、卖出百万台人形机器人,若FSD订阅用户突破千万,马斯克将获得4.237亿股新发行股票,持股比例升至25%以上。否则,他一无所获。这场投票,既是激励,也是控制权的再确认。
这并非马斯克第一次与股东签下“对赌协议”。2018年,他曾以零工资换取最高560亿美元的股权激励,条件是将公司市值从600亿推至6500亿。当时被视为天方夜谭,但特斯拉做到了。股价飙升,目标达成,马斯克成为最大赢家。然而,该计划最终被特拉华州法院以“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为由推翻。法官直言:这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数额”,且程序不公。
于是,2024年,董事会推出新版方案——目标翻倍,风险倍增,估值膨胀至原计划的18倍。更关键的是,特斯拉已将注册地迁至得克萨斯州,意在摆脱司法干预。法律障碍扫除后,股东投票成了唯一门槛。尽管挪威主权财富基金、ISS和Glass Lewis等机构投下反对票,认为激励过度、稀释严重,但多数股东选择押注马斯克本人。
他们赌的,早已不是一辆电动车,而是一个未来图景:一个由AI驱动、自动驾驶普及、机器人进入家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特斯拉不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全球最大的“物理AI”平台。摩根士丹利曾估算,Robotaxi和FSD各自可能贡献万亿美元市值;Deepwater分析师甚至认为,Optimus机器人或将成为特斯拉长期价值的80%。但现实是,FSD尚未完全落地,Robotaxi仍处测试阶段,Optimus量产成本虽降至2万美元,距离商业化仍有鸿沟。
历史从无先例可循。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不过3.2万亿美元,而8.5万亿意味着特斯拉需成长为“苹果+谷歌+Uber”的总和,甚至超过半个硅谷的利润总和。金融时报称其目标“近乎神话”;分析师坦言,“马斯克需要某种天赐神助”。仅靠汽车业务,这一目标毫无可能。它依赖的是三项未验证技术的同时爆发——这更像一场信仰投票,而非理性决策。
反对者担忧的不仅是金额,更是结构。当一家公司的命运系于一人之身,当CEO同时掌控xAI、SpaceX、X(原Twitter)等多重帝国,他的注意力是否还能聚焦特斯拉?董事会是否真正独立?若马斯克真因其他事务分心,甚至离职,公司又将何去何从?董事会曾警告:若薪酬案被否,他可能辞职。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风险。
但支持者也有理由。过去十五年,马斯克一次次打破常识,把不可能变为现实。从濒临破产到全球新能源霸主,从火箭回收到星链组网,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非线性增长”的保证。在创新边际递减的时代,常规管理无法带来颠覆。唯有极端激励,才能催生极端成果。股东们买的不是当下业绩,而是未来可能性。
这场万亿美元赌局,表面是薪酬,实则是战略选择:你是要一个稳健运营的车企,还是一个赌上一切去重塑世界的科技引擎?答案已揭晓。马斯克赢了,但他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当机器人在舞台上跳舞时,人们看到的是未来。但别忘了,那舞蹈背后,是一场人类商业史上最疯狂的对赌——赢,则登顶神坛;败,则灰飞烟灭。
未来不属于谨慎的旁观者,而属于敢于下注的人。但每一次豪赌,都必须用现实来偿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