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乌军无人机突然“断粮”?真相藏在深圳华强北,这次确实不怪中国

发布日期:2025-11-22 14:09    点击次数:84

最近乌克兰防务圈闹得挺热闹的,有个叫尤里·洛米科夫斯基的大佬,他是乌克兰国际防务公司联盟“Iron”的联合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他满脸愁容地说:“中国那边不给我们卖无人机零件了,明知道我们急需这些东西。”

这消息一传开,挺多人大伙儿都觉得挺疑惑:之前中国不是一直挺给力地卖零件吗?怎么突然就收紧了?更别提,乌克兰一缺这些零件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咋回事儿呢?

先弄明白到底是啥原因导致中国的出口受限制,乌克兰为啥一下子变得那么紧张。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并不是中国突然就针对乌克兰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德国N-tv电视台的报道,实际上中国是在收紧无人机零部件的出口,而且特别关注那些借助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偷偷转卖的渠道。说白了,就是不想让那些民用的零件,被暗中改装成军事用途,然后流向战场。

有人可能会说:就一些小零件嘛,乌克兰难道不可以从别处买?可实际上,这事儿还真少不了中国,更别说深圳华强北了。

先看看这组数据就能理解:不管是在俄乌战场上的俄军自杀无人机,还是乌军自己改装的穿越无人机,99%的关键零件都能追溯到中国供应商。华强北,正是这些零件的“世界总仓库”。

华强北有多牛,咱就说嘛,这里有个百万元级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分布着35个专业市场,能做到“上午设计,下午打样,第二天就能大规模生产”。乌克兰之前造无人机也是靠这个劲头:要个无刷电机,华强北能批量供货,价格还实惠;想要个飞控加传感器,上午一拿单,下午就能搞定,当天搞出原型机那都不是事儿。

更要紧的事儿就是成本啦,之前乌克兰用华强北的零件拼的无人机,成本几百美元就能造出来,几乎是西方那些同行产品的十分快不到。正靠这个数量来冲击,建立所谓的“人民无人机”生产线,用大量堆砌打打时间战。可现在零件一断,嘿,他们能不着急吗?

再深入追根究底,为什么中国突然动作那么大?其实也不全是偏心啦,很多人还不知道,之前中国一直是尽量公平对待的。商务部在2024年7月发出的管制公告中说明得很明白,新的出口限制直到9月1日才正式开始实施,而且主要针对的是某些技术指标的无人机相关物资,并不是专门针对乌克兰的。

以前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只要是民用采购,中国企业都正常供应。毕竟这些零件属于“两用物项”,既能装在农用无人机上喷农药,也能改装成战场装备。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不给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保持中立。那为什么现在突然收紧了呢?其实问题出在乌克兰自己。之前他们指责中国“援俄”,不管中国怎么强调中立,都没用。你换作谁,好心帮你供货,还被指偏袒,换谁也得收紧点管控吧?

这次的管控措施可说是“一碗端”,对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没区别。可为啥乌克兰反应更激烈呢?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早就被西方制裁,早就开坑寻找备用渠道了;反倒乌克兰一直仰赖华强北的便宜货供应链,一旦被断了,真是措手不及,顿时不知道咋整了。

说到底吧,谁把路走窄了,答案不用多说。乌克兰如今的境况,说白了就是自己作的祸。洛米科夫斯基自己也坦言,现在只能靠西方的零件或者走些旁门左道的路线,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以前几百美元就能造出来的无人机,现在可能要贵上好几倍,打持久战还能坚持得住吗?

挺有趣的事儿,就是把一个真相给揭露了:如今的国际斗争,不光靠武力比拼,关键还在于产业链的实力。华强北之所以能在战场上起到作用,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电子元器件行业里的产业链优势——全球35%的工业产值和51%的工业机器人装配量,这些硬实力不是轻易能取代的。

讲点实在话,中国一直没打算用供应链“卡脖子”。要是乌克兰不要总是无端指责,搞好沟通,说不定结果不会这般糟糕。如今叫苦连天,也不能怪别人,反倒是自己把路走得越走越窄了。



上一篇:菲律宾频繁挑衅中国,越南印尼给中国递上定心丸,南海格局悄然变换
下一篇:孙颖莎25岁生日,她为何选择澳门备战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