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两会后三大利好落地城乡养老金终于有人更踏实了,该怎么多领钱

发布日期:2025-10-26 02:01    点击次数:130

村口的李奶奶拿着那张薄薄的退休金清单,眼睛眯成一条线,说“这钱小,但够买点常用药了,我跟你说,心里踏实些了。”我跟你说,很多人一听职工和居民两种养老,第一反应就是不平,意思是钱袋子不一样,缴费基数、单位缴纳和个人账户这些专业术语听来枯燥,但背后的差距可真实。就是长期缴费、缴费档次和个人账户的积累,决定了退休后能领多少,那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两会后有三项硬核利好陆续落地。先说直接到账的那一块国家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133元调到153元,部分省份再加码,像江苏、山东等地各有不同幅度补贴。职工基本养老金也按“定额+挂钩+倾斜”方式调整,强调向低收入者倾斜。有人问,这点增长够看病吗?我想说,可能不够包治百病,但对低收入老人确实有实际改善,真心的,这不是空头诺。

再说服务端的补短板。乡镇敬老院、村级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正在铺开,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老年食堂普惠化,居家上门服务也在推广。村里的王大爷说“以前摔几次没人搭把手,现在哪怕能有送餐和上门理疗,日子就不那么难受了。”我跟你说,失能照护政策和服务网络的完善,比单纯涨点钱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真的是抓到了痛点。

第三是激励多缴多得的机制在强化。居民缴费档次和政府补贴挂钩,缴费年限越长领取越多;职工的挂钩调整把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都纳入考量,对长期足额缴费的人更加有利。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也能享受更清晰的选择空间和补贴。就是今后多缴一点,从长远看比把钱放银行更划算,给年轻人也是一种退休储备。

这些变化看上去是国家在“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上落地生根。你可能还会担心各地落实进度不一,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建议去当地人社官网或村委会问清楚,拿到具体数字和操作流程。个人也要做规划对照不同缴费档次、补贴和未来领取估算,把家里老人的缴费事儿安排好。真心的,养老这事儿,国家搭台,自己也得唱戏,别全指望天上掉馅饼。



上一篇:加拿大签证是什么,在线快速办
下一篇:金钱与生活:现实中的底气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