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6赛季波特兰开拓者队三位为时过早的交易候选人
波特兰开拓者队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在重建与竞争之间摇摆不定,却并未完全倒向任何一方。他们在这个休赛期迎回了达米安-利拉德,让他在撕裂之城(波特兰)上演最后一章;交易来了经过总冠军洗礼的朱-霍勒迪;并用他们在2025年乐透签选中了中国新星杨瀚森。在纸面阵容上,他们现在比后利拉德时代的任何时期都拥有更稳定的阵容、更强的防守韧性和更丰富的经验。
然而,这仍然是一个存在断层的阵容。开拓者距离真正的总冠军争夺者还相去甚远,而他们老将与年轻球员的组合可能会将球队拉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如果开拓者开局不利或者在附加赛边缘徘徊,管理层可能被迫考虑在2025-26赛季交易掉关键球员。
三位球员尤其突出,成为”为时过早”的交易候选人:杰拉米-格兰特、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和西迪-西索科。他们在市场上各有独特的价值,但也引发了关于长期适配性的疑问。
杰拉米-格兰特:高薪锋线拼图
杰拉米-格兰特可能是开拓者阵容中最合乎逻辑的交易候选人。他在2023年签下了一份丰厚的5年1.6亿美元的续约合同,一直是一位高效的攻防兼备的前锋,场均贡献14.4分且效率尚可。他的身高臂长、防守多面性以及能胜任两个前锋位置的能力,使他几乎能适配任何争冠球队。
问题在于他的合同对重建并不友好。到赛季结束时将年满31岁的格兰特,将在斯科特-亨德森、谢登-夏普和杨瀚森的黄金发展期占据大量薪资空间。若留用他,开拓者恐需为与其争冠窗口错位的表现承担溢价成本。
在合适的情景下,比如一支渴望获得体型、投射和可换防能力的争冠球队愿意承担这样的溢价合同,格兰特能为波特兰换来一个包含未来首轮签或高潜力年轻球员。像萨克拉门托国王队、费城76人队或达拉斯独行侠队这样的球队,如果遭遇伤病或季后赛排位压力,可能会寻求进行激进的交易。
在赛季初交易格兰特的优势在于避免他的合同再老一年带来的价值递减。他现在的市场行情强劲,但如果他的运动能力下滑或在年轻前锋身后角色变得冗余,市场可能会走弱。对波特兰开拓者来说,这更多是关于调整球队阵容的发展目标一致,而非眼前的成绩需求。
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健康情况不明朗的问号球员
当保持健康时,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是NBA最具诱惑力的大个子之一。他的护框能力、空接终结和防守智商让他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比赛。不幸的是,“短时间内”一直是关键词。威廉姆斯的职业生涯一直受到膝部和臀部慢性伤病的困扰,在2024-25赛季仅出战20场比赛后就被迫赛季报销了。
在2023年作为朱-霍勒迪交易的一部分,开拓者从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获得威廉姆斯时,这是一次经过权衡的赌博,希望他的防守影响力能成为年轻阵容的支柱。但在经历了两个伤病缠身的赛季后,球队的耐心可能正在耗尽。
从波特兰的角度来看,尽早交易威廉姆斯可以避免又一个伤病带来的失望赛季。如果他们能将他打包交易来一个更年轻、更耐用的前场球员或未来的选秀资产,这将为杨瀚森的发展腾出上场时间,并保持球队清晰的发展轨迹。
西迪-西索科:发展中的交易筹码
虽然杰拉米-格兰特和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是经过NBA验证的资产,但西迪-西索科仍处于“潜力”阶段。他在2023年次轮被圣安东尼奥马刺队选中,后被波特兰获得。西索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侧翼,拥有防守本能和正在发展的进攻技巧。身高6尺7寸(约2.01米),体格强壮,他的定位是一名能防多个位置、并能偶尔持球的防守者。
对于一个有更多上场时间可供支配的重建球队来说,西索科的上限值得一个轮换位置。然而,波特兰可能将他视为更大交易包裹中的甜头——那种能够促成交易完成的年轻、成本可控的球员。
如果开拓者决定交易格兰特或威廉姆斯,将西索科纳入其中,可能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他的年龄(21岁)和防守潜力将对那些既看重当前成绩,也看重发展前景的球队具有吸引力。
平衡当下与未来:开拓者走钢丝绳
开拓者2025年的休赛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他们不会摆烂,也不会急于求成。迎回达米安-利拉德并非不惜一切代价追逐冠军;而是为了重建球队文化和竞争力。增加朱-霍勒迪是为了稳定后场并为斯科特-亨德森树立榜样。选中杨瀚森则是为了在不牺牲当下的前提下规划未来。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阵容。像杰拉米-格兰特这样的高薪老将和像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这样玻璃的球员存在,创造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决策点。如果开拓者在赛季中期战绩徘徊在五成左右,管理层将不得不反思:紧抓这些球员不放是否服务于长期愿景,现在兑换是否是更明智的选择。
西迪-西索科则代表了另一面:这位发展中的筹码可能被交易,并非因为他失败了,而是因为他与轮换拼图不匹配。对于一个试图打造可持续核心的球队来说,有时最艰难的交易恰恰涉及那些优秀但并非最终未来规划一部分的球员。
杰拉米-格兰特、罗伯特-威廉姆斯三世和西迪-西索科都具有不同的价值。但在开拓者这样必须在建设与竞争之间走钢丝的赛季里,他们也是最可能被交易的球员——不是因为波特兰要放弃,而是因为他们终于开始提前两步思考了。